 |
- 如果身體超重,身體便因儲存過多的脂肪及膽固醇而導致血膽固醇升高而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調節體重的方法如下︰
- 最快減輕體重的方法就是減少吸收食物中的脂肪。
- 從運動及飲食習慣減少吸收膽固醇。
- 攝取過量脂肪會使人發胖,因此可選擇多吃不飽和脂肪取代飽和脂肪。
- 熱量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攝取過量同樣使人發胖,因此應維持吸取適當熱量,如下表︰
工作量 |
每千卡體重所需熱量
(千卡/公斤) |
輕量活動水平:家務或辦公室工作 |
30 |
中量活動水平:工作需經常走路但不粗重 |
35 |
大量活動水平:修路﹑搬運等粗重工作 |
40 |
- 加強心肺功能。
- 維持或減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及三酸甘油脂(TG)至一個健康的水平。
- 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 有助控制糖尿病。
- 有助降低血壓。
- 消耗熱能,使身體回復一個正常的體重。
- 提高身體組織的攝氧能力。
- 減低日常生活對心臟的負荷。
- 增加免疫能力,消除精神壓力,減少患病。
- 減低心臟病復發機會,加快心臟病的康復。
- 帶氧運動
-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星期做最少三次逾三十分鐘帶氧運動如急步行、行斜路、行樓梯、游泳、單車、行山等,而且必須是連續性、有節拍、有規律、以鍛鍊大肌肉為主,以達最高心跳率,加強心肺功能。
- 肌力鍛鍊運動
- 最少每星期三次之肌力鍛鍊運動及心肺功能運動,可強化肌肉,而且於日常負重活動中,減少對心臟的負荷。
- 保持暢順均衡呼吸。
- 注意心跳有否過度加快 (比平常心跳每分鐘快二十下及不規律)。
- 穿著舒適 (不要太緊) 的衣物及運動鞋。
- 在太餓或太飽、太冷或太熱的環境、身體疲勞、盛怒及心情太差時,都應避免運動。
- 運動前應作暖身運動,運動後應做靜止的運動。
- 一向缺乏運動之中年人則要避免突然進行劇烈運動,應先作身體檢查,才逐步增加運動量。
- 心臟病患者做運動要注意的事項
- 心臟病患者定時作適量平和運動(如散步或游水)對身體是有益的,但足球或籃球一類劇烈的對打運動,則應該盡量避免。若患者在運動時感到胸悶、氣促或眩暈時,應立即停止及盡快求診。此外,患者亦要依照復康進度及身體狀況逐漸增加運動量,要先有醫生的檢查及對運動量的推介,並常帶備三硝甘油酯(脷底丸)以備胸口痛時放在舌下。
- 情緒與壓力,是誘發心臟病的一個重要及無形的因素。當壓力來臨時,腎上腺素皮質醇分泌增加,令心跳及呼吸加快,血壓上升;如壓力持續,身體免疫系統受到干擾,會令舊病復發的機會提高。
- 如性格是所謂的「A型性格」,則更需要特別留意。「A型性格」是指事事追求完美,喜好在競爭中取得勝利的性格,當A型性格人士遇到壓力,便會變得緊張、焦躁、易怒,一旦遇到刺激,更容易心跳加速及血壓飈升。此類性格人士患冠心病後復發機會率,較一般人高二至四倍。
- 因此應放鬆心情,抱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日常事情及學會欣賞自己。遇有問題,嘗試向他人傾訴,並多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以減輕壓力。
- 壓力鬆弛法
- 不少臨床研究均指出長期面對過度的壓力,會導致心臟負荷增加甚至誘發心臟疾病。學習適當的減壓方法及鬆弛技巧,能幫助我們調節緊張的身心狀態,使身體肌肉放鬆和心境舒暢,有助心臟健康。
- 漸進式肌肉鬆弛法
- 放鬆從身體開始,練習漸進式肌肉鬆弛法是有系統地把身體各組的肌肉先收緊,後放鬆,感受放鬆時那種舒適的感覺。您可以坐著或躺著練習這項技巧,只要花大約十五分鐘。如果可以在安靜、輕鬆的氣氛之下練習這項技巧,那就更有幫助了。
|
 |